這系列之所以積稿,純粹是因為一開始我並沒有想要分享。我想寫的已經太多了,不想再開坑,而且我也知道,自己的劣根性會在學習的時候表露出來,引起我的注意。
這就是樹木老師之所以被我信任的原因:無論溝通多久,祂們都能找到使「我」變完美的時刻,好好地說我的不是。然而關於心臟的內容使我動了想分享的念頭,感覺這篇不能只有我看到,我深深感覺到心臟之於身體是多麼重要的存在了。
這系列之所以積稿,純粹是因為一開始我並沒有想要分享。我想寫的已經太多了,不想再開坑,而且我也知道,自己的劣根性會在學習的時候表露出來,引起我的注意。
這就是樹木老師之所以被我信任的原因:無論溝通多久,祂們都能找到使「我」變完美的時刻,好好地說我的不是。同系列《進修》第一篇的連結傳送門
這裡要對大家說聲抱歉,因為累積了好幾篇沒有寫,不是很能完整還原當時的情況,只能擷取我學習到的重點,希望補完之後,能夠每交流一次就寫一篇......
以下開始正篇~
我選擇戒除使用手機來作為感受習慣帶來的制約,但是太難了。我能夠看到自己有種焦慮想要看到回應,不想錯過新的訊息,於是當天我就做著自己的事情,把手機晾在旁邊。
我有感覺到好處,一天下來,沒有下午突然犯困的感覺了。
會問這個問題的原因,是我在一個line 社群分享亞特蘭提斯竄改一些樹木的真名,然後我將其中兩種——山黃麻和楓香——的真名恢復後並將其寫成文章記錄下來,所受到的質疑。
當下感到有點困窘,我沒想過大家反應會這麼大。回頭再看一年前的文章,當時我秉持著只要把經歷過的一切完整寫出來就好,沒有想過這可能看起來會很像在抬舉自己。
昨天在Facebook 看到有人分享去日本玩,發現樹其實不喜歡被人觸碰和擁抱,也不喜歡被人撿落葉(因為會沾染人類的味道)的文章。也有人在留言區分享一起爬山的旅伴,因為對老樹說:「哇,可以做很多好多張桌子。」就被山澗精靈生氣地丟晦氣,讓他體驗倒楣的感覺。
仔細思考一下,我好像沒有這樣的困擾。跟樹溝通的這幾年,我沒有變得特別倒楣,也沒有特別容易生病,反而還受到樹的鼓勵,視野變得更開闊。
而且往往跟樹溝通完之後,精神都會變得更好,很像被洗乾淨的感覺。
整件事情發生在2022年8月,我從山黃麻(India-charcoal Trema, Trema orientalis)那得知原來亞特蘭提斯時期曾經為了「人類好」竄改了樹木的真言。
然後山黃麻就是其中一個被竄改的樹木。
這兩天參加花蓮有機青年高峰會,收穫滿多的。同時間也在幫卡牌的製作蒐集資料,覺得這兩天過得很有意義。
發現即時翻譯和講者聲音同時出現,會讓我好難專注,整天下來再聽到大的聲音就會很受不了。
也許是因為一直放空的關係吧!這兩天想起特別多關於樹人部落遭遇戰爭的細節,然後才發現不是所有部落都不用金錢交易耶,覺得好像該紀錄一下。
所以今天想分享樹人部落的交易系統。
感謝一路看到這篇文章的各位。這真的是肺腑之言,因為我明白意象分類裡頭的文章對大部分的人來說既難懂、又虛幻。
我真心認為,如果前面的人都能堅持下去,待我發表這些,可能不致於有這麼大的落差,但我知道所有人都盡力了。
詮釋才正要開始,雖然不知道能不能順利進行下去,但......我會堅持下去。
我夢想終止世上所有戰爭發起的可能性,而這些意象條件,是我為此目的向樹問出來的。
富陽生態公園濕氣非常重,園區到處是蕨類,本來以為這是一個小公園,沒想到可以通的地方還真不少,感覺是個可以再來逛的地方。
促使我與樹木溝通的契機就是朋友2021年想做台灣歐甘卡牌的貼文。雖然現在也沒有多厲害,但至少累積了一定數量的辨識度。這次會到台北,是希望卡牌能夠使用台灣的再生紙漿製作,無奈就和紙廠業務說的一樣,要環保是需要付出代價的。
2021年9月我和老公(當時是男友)去南投玩,住宿的地方種滿了五葉松。整場旅遊下來非常有收穫,南投氣氛很好,睡得很飽,這讓我有更多力氣能夠跟樹木對話。
除了五葉松,下一篇也會收錄肖楠、土肉桂、銀杏,因為篇幅較短,先放在同一篇。
那麼,故事開始囉~
去年8月有人在群組裡發問:「最近買了幾個樹苗,發現很多都是用嫁接的。基本上就是頭和腳原本是不同的樹。我想請教一下,請問有人有和這樣長大後的樹木溝通過嗎?想知道他們的想法是如何?」
鳴響雪松第五冊《我們到底是誰》P.105 阿納絲塔夏在與作者的對話中,明說不要嫁接。
我很好奇,嫁接後的果樹是怎麼想的,雖然答應了下來,不過我並沒有積極去找這些樹。
直覺上,我不想碰觸這塊,我的內心帶有一點抗拒。
在我的朋友幫助下,這個問題得以有獲得解答的一天,感謝她提供了剛嫁接的小苗及長大後的果樹種植地點。
以下正文
當我思考完備一切皆平等之後,我以為接下來也是透過問問題獲得答案。
但很明顯的,「用感覺」是個主觀的意識,如果問問題算是理性,那怎麼用感覺問?一般來說,問問題不就是為了釐清事實嗎?寫完一切皆平等之後,後續還有其他事情在我生活中發生。
至今我仍然可以回憶起我看到的畫面,彷彿與神一起經歷那個時刻。2023年再回頭過來看這篇,著實有些感觸。
阿納絲塔夏,妳究竟花了多少力氣,憑一己之力看到第四冊《共同的創造》裡第二章描述的光景?
待我透過樹看到這些內容時,書已經出版20年有餘。說真的,要看到這層面不容易,得要先問對問題,還要對樹木有一些熟悉程度,本身也不能有太堅定的信仰,尤其是對神的信仰。
甚至於,我也沒有預料到一切皆平等竟然與神創造時的思想有關。
或許妳不是在等待有誰能夠了解妳或驗證才說的,但正因為妳說了,並且藉由弗拉迪米爾的手寫下來,我們才有機會更深入這層面。
造物者賦予樹木位居中心的地位,上通宇宙,下達地心。也賦予樹木做為人類認識自己與世界的帶領者、啟蒙者、協助者的角色。
整個地球的生命都是造物者的口信,他們互動的方式、生存的方式,他們賴以維生的秩序,都是造物者親自安排,用以教導人類的教材。
造物者不是用說的,而是用示範的。整個地球,就是教導如何過上永恆生活的偉大學校。
如果將地球比擬為圖書館,樹木就是某種類別的專家,也是教育家,祂們能將永恆的知識導讀並說給人類聽,並且負責教育人類如何看待自然與自己,我可以跟你們保證,樹木既是嚴師也是慈母,只要你抱持著信任與放鬆,就能從中得到最大的收穫。
重要的是,你會得到永遠不會拋棄你的盟友。
我曾經佇立在名為樹人部落的舞台上,在短短三十幾年的生命裡,燃燒生命企圖完成夢想。
那時的我繼承父親的願望,想打造一個每個人都能有家園的世界。
當然未必能如願,在滿意之前我就死了,但是這個夢想在現代的我回想起來時,依然覺得自己似乎追不上他的渴望。
我的心仍然被百年前的夢想燃燒著。
科別:無患子科
為落葉性喬木
【意象】身體是光
【生命任務 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