星期三, 3月 19, 2025

《進修》10 胃——敏感的消化前線 2025.03.22更新

終於盼到台灣欒樹長新葉啦!(歡呼)

這個冬天實在太冷了, 一直感冒,又不能跟台灣欒樹說話實在痛苦死了,這讓我意識到應該擁有台灣欒樹醫生以外的選擇才是。這個冬天,印度橡膠樹有建議我要多認識藥草的作用,剛好今年是草本年,我應該會安排幾天去拜訪藥草園,集中認識一番,如果各位讀者有認識的人正在經營藥草園,請推薦給我,非常感謝~

跟台灣欒樹溝通的時候需要更加放鬆,才能完全記得祂給的訊息,有時候人走過去的聲音會影響我的專注,所以今年我打算找到公園更加隱密的樹作為我的導師。

我喜歡公園入口處的台灣欒樹,祂的氛圍更適合我,但我又需要比較隱密的選擇......

看呀看,發現在長椅後頭,有一棵我不曾注意到的台灣欒樹,比其他樹更粗壯、更隱密,看起來也挺健康的......就是祂了!

「祢好,我是祢們的朋友,隱鳴,我正在向祢們學習身體的智慧,我會一步步深入教導,好讓我最後瞭解為什麼身體是光。我之前是跟其他的樹溝通,今天換成祢,原因不是因為其他樹不好,而是這裡比較隱密,不會受到太多打擾。如果祢可以教導我,今天我想知道關於胃的內容。」

風呼嘯著,我不知道此刻是不是只有這裡被風吹拂,我只覺得這風帶來的寒意跟冬天似乎沒什麼差別,一樣,在看到畫面前,我先聽到聲音。

星期一, 3月 03, 2025

藥食同源:練習將植物的力量引入生活中

樹木溝通、植物溝通和烹飪,對我來說幾乎是同一件事。

就像我在工作坊裡說的一樣,樹木溝通只是個能夠與直接利用大自然智慧的入門,但這個技能必須要與個人的夢想結合,它才會對人生帶來幫助。

三年前,我覺得跟樹木溝通的方法很簡單,每個人都學得會,也都得學會,所以我不認為應該要收費,因為溝通方法也是大自然授予我的。

現在,我依然覺得樹木溝通的方法不難,但我轉變想法了。我發現,許多人不是學不會,而是沒有動機、不相信自己、不相信能與自然溝通,更重要的是,他們不知道,其實跟樹木溝通不僅僅是溝通,還能獲得永不背叛的強大「靠山」,用以幫助發揮個人真正的潛能。

我發現,教導樹木溝通之前要啟發「動機」,而啟發動機這件事需要我與樹木溝通累積的經驗與知識,這件事做到了,後續的練習能夠更快上手,也更有持續練習的意願,是因為這樣才覺得開工作坊是有必要的。

現在不是想說這一切有多值得學習,也許只是想帶入這些知識幫助我對飲食進行了調整。

其實我個人特別喜歡吃一些奇巧的食物,比如:雞蛋糕、紅豆餅、義大利麵、披薩這種看起來很有趣的東西 。

但自從能夠跟植物溝通後,我的視野變得開闊許多。

比如當我知道薑黃能夠幫助人原本虛弱的腸胃重建,使氣場通暢不淤塞後,有天老公因為腸胃型感冒臥病,我去挖了一小段薑黃,讓他跟鹽麴、味噌配著吃,當天就流汗然後隔天就好了。

比如當發現香菜籽能夠使人的肌肉變得有力量,我就開始讓香菜開花,因為籽對我來說比葉子更有用。

當我知道我們種植的植物,對人體有什麼不同的幫助後,我就會儘量地融合在飲食中,所以對我來說,烹飪和與大自然溝通幾乎是同一件事。

最近我也有個很大的轉變,基於我喜歡吃有趣的東西,不如直接把飲食變成這樣,就不會想去外面吃奇巧的東西了。

老公說他吃完健康餐盒覺得我們平常的飲食也可以這樣調配,於是今天的晚餐就是這樣:

川燙地瓜葉、龍鬚菜、西洋芹
番茄繪毛豆與青椒
水炒海帶節
煎豆干(無調味)
蒸地瓜

最後淋上用腰果、葵瓜子、馬鈴薯、芥子醬、西洋芹、檸檬汁和鹽做成的素食凱撒醬,少了空熱量,多了營養。



明天呢,應該能用一樣的基底做薑黃口味的。

思考植物的特性,運用在飲食中對我來說是有趣的,我也在想,當我知道更多台灣本地的原生藥草,知道其用途之後,說不定也能跳脫只用在青草茶的命運,加到料理中,和樹木溝通一樣變成生活的一部分。

所以這就是為什麼我熱衷於烹飪,因為我覺得,這在將植物的力量融合到飲食中是個必要的技能。

學得愈多,世界愈廣✌

星期六, 3月 01, 2025

海南菜豆樹:穩住土壤供生養命

海南菜豆樹 Radermachera hainanensis Merr.

科別:紫葳科
為常綠喬木 

【意象】立穩之樹

【生命任務】穩固土壤,成為生命的棲所

「我是你們的朋友,我想知道你們的意象,在地球上的使命,明白如何與你們合作。也想知道你們被人吃下去後會產生什麼做用,我想用盡全心了解祢們,也會將你們的話語完整地傳遞給其他人,請告訴我吧,祢們的一切,我會仔細且用心地聽,謝謝祢們。」

我看到一隻猴子,牠順著掌狀葉滑落,如同乳白色的水,在網狀葉的尖端滑落時,各落下一隻小猴子。小猴子落到土地,突然長高變成一棵棵有著白色樹皮的海南菜豆樹,樹幹比鄰而間,全都專注地向上生長,甚少分支,密集地成林,誰也不讓誰。

原來祢們是熱帶雨林的樹種。

接著我看見一棵菜豆樹倒下,樹幹被一堆聚集的生命侵蝕、啃咬、居住,像是消風一般逐漸扁平,直至完全與土壤融合。

星期五, 1月 24, 2025

【地球的聲音】讓森林存活吧:為新竹大圓山森林祈願

寫於2023.06.18 為湖口大圓山森林請願

相關新聞連結:


生命園區計畫終止委託 民團籌組「大圓山古窯森林委員會」護生態

我佇立在入口處,感受風持續地往森林深處吹去,彷彿正在召喚世人去理解祂們。

已經能聽見祂們語言的我,從風中感覺到哀戚,那是種絕望中帶點希望的心情。

站在風中,就像要被這悲傷給穿透了般。

「我們要消失了,不帶痕跡的消失了…….」

「死亡、消退,我們要去哪……」

「我們所建構的王國還沒被人看見,就要被人砍掉了……可惜,可惜這一切還無人知曉……」

這裡是位於湖口的14公頃森林地,原本是軍事用地,最近正規劃著要蓋生命園區。

新竹離我住的地方很近,看到甘小姐的發文,我不禁想為這片森林地做點什麼。

星期四, 1月 02, 2025

【日常溝通】2025整年度天氣概況預報 海嘯躲避區 地震躲避區

(如果你們想知道明年的地震會影響的台灣區域,可以直接刷到文章最後。前面都在解釋我怎麼知道的。)

(2025.02.26天氣概況的更新在文末,用藍色的字標註。)

我有時候會想,如果樹木們說的不是實話,那一定是說著一樣的謊。

常常我跟別的樹溝通,但祂話語裡的知識邏輯跟其他樹對的上,甚至能補充同個知識,或是不同角度的見解。怎麼能夠總是這麼剛好?

關於台灣土地將會變動的消息,一開始不是我主動去問的。

2023年2月,有天早上我經過公園,感覺到朴樹的呼喚,當我連結上時,他們要我趕快離開此地,因為7月份北部這裡會有大地震。

當時我不以為意,大地震?怎麼可能?而且我能逃去哪?所以當下跟老公討論要不要搬到南部被否決掉後,我就沒有理會了。

星期三, 1月 01, 2025

【日常溝通】台灣欒樹,我的家庭醫生

我決定從今以後,要記錄台灣欒樹治癒我身體的過程。

前三次台灣欒樹治癒我身體的紀錄在此:台灣欒樹進修系列

2024年12月初,和老公南下參加樸門和有機大會時,我得了一個很嚴重的感冒。

頭兩天只是發燒,之後變成嚴重的咳嗽——一開始是濕咳,有痰就吞下去,本來以為咳嗽後就會好了,結果變成動不動就咳嗽,完全沒有要消停的意思,從有痰變成無痰,還伴隨著肌肉痠痛,整個人無力到沒辦法跟著老公的行程,只能在家休息。

白天咳就算了,睡覺時咳得最嚴重,這咳嗽是沒辦法控制的,但總能睡得著。

咳了一個星期,我的聲音也因為咳太久而沙啞無比。

深呼吸會咳,講話太久會咳,更誇張的時候會咳到想吐,我的胃口很好,所以很怕剛吃下去的食物會就這麼吐出來。

星期三, 12月 25, 2024

【日常溝通】2024整年度天氣概況預報 印度橡膠樹的懇求與實測結果(20250128更新)

是的,你們沒看錯,一定會有人覺得奇怪,一年快過完了才寫這個?

事實上,今年度的天氣概況我在 3 月的時候就已經問過印度橡膠樹了。補充一下,印度橡膠樹身為「空間竊聽者」祂的感知範圍(一棵樹)是十萬公尺,大約是從中壢到台中的距離,祂並非靠自己向我推測明年天氣,而是彙整樹木們的資訊,因此距離愈遠會愈不準,因為彙整不到,也沒必要(樹本人用不到)。

祂的工作當然不是彙整天氣,只是幫我這麼做的,所以這是祂自願接受的委託,感謝印度橡膠樹。

好的,以下直接貼上當時我得知的內容:

星期五, 12月 20, 2024

不需要金錢的交易模式 4 (完)

 

「你想讓孩子變得跟你一樣。」我幾乎是用肯定句回答祂。

「孩子不只能變得跟我一樣,還能變得更完美。」造物者說道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《地球是"祢"的家》截自——


請你們一定要仔細地看完,別跳著看,我在此誠懇地請各位與我共同創造,現在,開始了。

在意象時期,人們共同創造一直失敗,是因為沒有找到一個共同願意選擇的目標。

世界上所有人的願望都無法完成所有人個人的願望,所以這些小的共同的願望無法擴及全體。

因為他們在夢想時,沒有想著要讓所有人幸福。

所有人包含深陷在錯誤的人、不被社會理解的人、體制外的弱者 以及 你討厭的對象。

現在我要說出所有未來出現的「共同的願望」應該具備的條件。

共同的願望不會妨礙自由意志、個人目標以及整體建設的完成,但它的確是個指標,遵循願望能使所有生命存續至永恆。

所以能成為共同願望的,必為朝向永恆的指針

共同的願望由一個又一個瑰寶的定命接續串聯而成,攜手引導所有生命走上永恆且永續的道路。

看得出來嗎?這是宛如碎形結構般的共同創造。


二、交易模式細節

交易模式的內容其實有兩個層面:地球內部的交易模式,以及地球外至宇宙之外的模式,由於地球之外的模式很久以後才會用到,等到適當的時機再來發布,以下先簡述交易模式的重點。


重點:

A. 核心思想:共途

B. 原則:神馳(Flow)、傾注、平等、有需求才有供給

a. 神馳:使靈魂發光的工作,必與志趣同。做上那個能使你進入心流的工作,不僅限一種。 

b. 傾注: 供給彼此所需,如同土地無條件供給我們那般。合作完成使所有生命受益的行動,以共同願望作為行事準則。

c. 平等: 所有具有靈魂的生命在世上皆有不可取代的價值,故須保障其續存,人、物皆然。

d. 有需求才有供給: 供給資源唯一的目的,便是項目的完成。

C. 共同的目標:保障所有生命存續的自由

將保障所有生命的存續作為共同目標並無壞處,這點在第三個準則已經說明過了。維持環境的永恆能使人們在發展長才時得到完整的營養與健康。 

這也是目前地球上的生命(撇除人類)遵循的準則。

D. 交易方式:接單制


細節詳述:

將符合靈魂願望的技藝作為工作的人,是整個交易系統的核心。至於要如何找到這份工作?在下一篇關於教育系統的文章裡會多做說明。

符合靈魂願望的技藝會有幾個特徵:

1. 就算不休息也不會感到厭煩或逃避,反而會花很多時間繼續精進與延伸,它就是你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。

2. 你能夠獨自產出,而別人跟不上你的速度,換句話說,在這個領域裡頭,你是天才。

不休息也不會感到厭煩,這聽起來很奇怪吧?但如果用別的方式說明應該能明白。

一個熱衷於料理研發的人。

一個只要開始疊磚就停不下來的人。

一個能沉溺在齒輪海裡,聆聽機械聲的人。

一個熱衷於思考問題如何解決的人。

一個熱衷於養出優異作物的人。

一個熱衷於和人連結並串聯需求的人。

而我呢,只要能夠知道一點造物者藏在樹裡頭的知識,解開地球的符碼,花再多時間也可以,不用放假也沒關係,這些知識本身,就是使我快樂的多巴胺。

你喜歡的別人不一定喜歡,你沉溺的必與瑰寶的願望有關。這就是不用金錢的交易模式最重要的基礎,少了這些神馳者,模式無法開展與持續。

然而並非只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就好,因為永恆的願望,必與所有生命有關,因此還有一項特徵:

3. 這份工作對其他人有好處。

就像我在真實社群的模型 提到的,這是以地球的秩序為模型提出的概念,地球上的生命走在同一個路途,各自將所長發揮到極致,做著自己擅長的事情,同時能幫助到全世界。

傾注是交易模式的第二項特點。

我們生活所需的一切,無一不來自地球,同樣的道理,我們生活周遭所使用的物品,無一不來自他人的傾注。我們先是成為被照顧者﹐將傾注於我們的資源轉換成成長的養料,接著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(先不論現代社會相較於畸形的過程)。

接著就要提到為什麼不用金錢的交易模式是接單制的。

擁有長才的人在這個社會裡是被需求的,但不是選擇了工作就要做到死,而是有多少需求就做多少事,有需求的人互相合作以完成彼此所需的內容,其中,天才是核心的養料。

請讓我舉幾個我已經想到的例子給大家參考。

現代的農夫是自己選好要種什麼,再賣給消費者,在無需金錢的交易模式裡,農夫種植的內容與需求者有關。

比如說有一群人,需要「擁有能足夠吃上一年又一年的蔬果」,為了完成這個項目,他們找到了願意合作的農夫。

農夫個人的種植經驗、意願放在中心位置,所有需求者先提出需求作物以及預估需求量(比如每月生產多少可足夠供給每個需求的家庭),若無土地,就共同找尋,直到找到適合的。若農夫需要居所,就共同協力打造,找建材、建築師,製作家具、寢具等等,依照農夫的需求完備,這樣的目的是為了打造能讓農夫沒有任何煩惱地生活環境,以全力支持項目完成。

一切準備就緒時,依照農夫發派的任務,將土地建構成能完成項目的模樣,並且農夫能依照自己的需求,向需求者請求勞力與生活上的協助,這樣互動的最終成果,就是「一年年無缺的食材供給」。

同時謹遵第三準則:維持土地的永續與永恆。能完成項目的土地模樣,同時也能保證土地的永恆與永續,照顧當地的野生動物族群以支持瑰寶們的夢想。

需求者不只是提出需求,也在這個過程中思考能夠幫助農夫什麼,讓農夫不會因為遭遇困難而分心,在這個項目裡,農夫是這片土地的主要管理者,需求者是協助者,同時也是自身技藝的探索者與實踐者,合作項目會因為整體合作的對象工作性質的不同,而有不同的創造模式,比如說需求者中有藥草師,就能利用農夫種植的植物,完整農夫與其他需求者的生理健康。或是需求者中有木作的天才,而他也會寫程式,就能利用木作創造動力式機械,協助所有需求者改善環境。

整體而言,這個項目的需求者能力愈多樣,愈能在不借助外力的情況下,完成項目所需的條件。

在需求者鼎力幫助下,農夫擁有多餘的時間,就能夠做更多有利於農事的事情,比如:研發使作物無須管理便能自己長大的方法、找到同時兼顧地景與產量的種植順序、找到能利用野生動物的習性協助收成的方法。

在這個例子裡,其他人樂得輕鬆,把農事交給農夫研究,而農夫也能因為他人的幫助,專注地進行研究。

如果把「擁有能足夠吃上一年又一年的蔬果」當作核心項目,需求者們運用彼此的能力(建築、藥草、資材的蒐集)在周圍建立居所,仰賴農夫的辛勞發展自己的長才,一個小型的生態村就完成了。

當然還有其他合作的例子,比如仰賴農夫的知識,先建造一個農園,接著由農夫指導其他人建立自己的小菜園。

他們不必學習新知,一切由農夫傳遞,菜園有什麼問題都能問農夫,而為了仰賴農夫腦內的知識,需求者要讓農夫衣食無虞,好讓他能專注於此。

比如為農夫提供縫製好的衣服、農具的製作與維修等等生存需要的東西。

飲食無虞了,才有餘力發展其他的項目,因此在不需要金錢的交易模式裡,農夫會是最熱門的合作對象(尤其是知道怎麼產出高品質蔬果的),因為沒有人不需要食物。

再舉個例子。

一位吉他手深知自己的職業無法直接對人有益處,他決定組織團隊將從樹木那得到的永恆知識變成歌舞劇,傳遞給所有人。

他將項目放到網路上,對這個項目有興趣的人開始集結,音樂人、編劇、提供樂器的、提供場地的、協助宣傳的、編舞的、合音的、臨時演員,以及為所有項目的合作夥伴提供餐食的人,所有人為了這項目能夠傳遞的知識努力著。

一場由眾人合合的演出開演了,獲得滿堂彩......

收看演出的人獲得了知識,他們用自己的技藝協助演出的人生活所需,讓他們能夠下一次舉辦,或是到遙遠且需要他們的地方......

運用的方式很多,但切記兩個原則:傾注,以及這項目能夠幫助到更多生命的話,那就去做。

並且不要忘記,所有人都是共同目標的執行者,在這個大項目內,傾注能使彼此獲利的措施,以利發展長才,使生命永存,使所有生命的願望得以實現。


未來可的發展方向:

1. 將現有產業轉化成與共同目標相符的措施

2. 清理環境中的垃圾轉變為可回收的資源

3. 使不同宗教、思想、價值觀的人們,為共同目標努力(這點會在講教育的文章內詳述)



三、結語:

阿納絲塔夏讓我們知道我們正身處於反智的時空,而我的目的,是將其倒反過來。世界上已知的產業不必消失,世界上失敗的文明也不必反對,只要在創造時思考並堅守共同目標,一定能創造出永恆與永續的景致,使曾經的思想以永恆的方式再現,每個人的靈魂將散發光輝,成為自己真正想要的模樣。

這需要所有人認同並共同完成,不用金錢的交易模式,才會變成永恆對所有人有益處的定命。

我現在在做的事情,樹沒辦法幫我,因為這已經超越了祂們的極限,祂們只能記錄,無法開創,當你發現樹無法做任何建議的時候,表示你正在創造一條全新的,通往永恆的路。

在走上自己的路前,樹木們能夠傾注一切幫助你,在那之後,前方並非孤單,因為接下來,你需要開口,邀請所有人幫助你完成這份能幫助所有生命的願望。


所以在這裡,我想做一個小小的實驗。

我在這裡放上QR cord,這是我們為了建設農園開設的Linepay。

如果看完這篇文章的你,覺得內容敘述的項目是值得發展並在世界上誕生的,請傾注資源給我。

我需要資源、機會與生活費,比如合作機會、演講、舉辦活動的場地,而生活費,能夠使我專注地思考倒轉體制所需要的生活模式設計細節(附帶一提,我的生存費一個月大約兩萬,目前是坐吃山空的狀態)。

現在你們還不會收到回報,但等到細節完備,能夠受益的,會是包含你們在內的所有人。

雖然沒有人幫我的話,我也能完成,只是進度會慢很多(因為我要先解決我的生存)。

會不會有人喜歡我的計畫呢?會不會有人幫我呢?我不知道,我只是希望這份我想看到的未來,也是別人會希望看到的。

就這樣而已。


(如欲贊助,請協助填寫 共創未來的人們表單,雖然現在還無法回饋太多,未來有能力必鼎力相助)